高黎貢自然筆記
今天《中國科學報》這篇報道,真是戳中要害!
我們經常自以為是的老“常識”,往往是自己尚未接觸過、也沒去認真探究過的新“知識”……
這幾年在高黎貢山區(qū)觀察和記錄植物、野生菌,每次遇到沒見過的,興奮得跟什么似的;結果老鄉(xiāng)湊過來,還沒細看呢,就一句話——這個啊,“我家屋后就有嘎”!
(圖源 | “貢山自然保護”)
這是“我家屋后”的花花?
其實這是2022年至2023年,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科研人員在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時,在貢山境內采集到的新物種——“貢山捕蟲堇”。
其植株在形態(tài)上與原記錄的高山捕蟲堇相似,不同之處在于新種花冠筒部和距上有8-12條棕色條紋,花冠唇部為黃色,花冠筒內有黃色短柔毛,花梗具腺,花萼具柔毛。
(圖源 | “民族植物學”)
這是“我家屋后”的草草?
其實這是2023年3月,中央民族大學聯合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保山管護局等單位在高黎貢山南延地段發(fā)現極度瀕危的黃連屬植物新種——“南高黎貢黃連”。
(圖源 | “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”)
這也是“我家屋后”的菌子?
其實這是2022年8月,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團隊在云嶺自然保護區(qū)長巖山、以云杉和冷杉為主的亞高山針葉林中采集到的一個菌物新種。2023年初,楊教授和王庚申博士在《菌物研究》發(fā)表文章《尖頂擬口蘑——采自中國西南的1個新物種》,將該種菌子命名為“尖頂擬口蘑”。
李恒對葉蘭(左1)、墨脫鳳蝶蘭(左2)、察瓦龍對葉蘭(左3)、麗江盆距蘭(左4)、纖細盆距蘭(右1)、高黎貢柱蘭(右2)(圖源 | “云南發(fā)布”)
再看這組蘭花,是不是都似曾相識?
其實這也是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科研人員,在對云南貢山、香格里拉、麗江和西藏墨脫多次的野外調查中,發(fā)現的6種蘭科植物新種!
正如《中國科學報》寫到——
“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道?!币恍┚W友眼中“相似”或“一樣”的植物,從植物分類專業(yè)角度講,其實“大有不同”。況且植物新種的認定和發(fā)表,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考察和反復論證,并非隨意而為。
“暫不說這位網友家屋后長的是不是報道所提的新種,我們從專業(yè)角度講,‘看到’和‘發(fā)現’本就是兩碼事。”
的確,在生物多樣性的探索上,“看到”和“發(fā)現”,本就是兩碼事。
(以下全文轉發(fā)《中國科學報》相關報道)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