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棗:別名滇棗_麥抱_滇刺棗_毛葉棗,為薔薇目、鼠李科、棗屬、薔薇系列農作物,原產于亞洲中國(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西藏)、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等地。野生于海拔1000-2500m的混交林中。樹皮含有大量單寧,可提取栲膠。不耐貯藏,采摘后只能保鮮4-5天,可加工成密棗和果脯兩類(如泰國有用印度棗加工成的流行食品)。
果實精美、有“熱帶小蘋果”之稱。營養(yǎng)豐富、風味獨特、脆甜多汁爽口、有牛奶香味。可制成干果后,沖水作飲料,有清涼解毒鎮(zhèn)靜等功效。還可加工成果脯、果醬、果汁、果凍等,也可釀酒。因收獲期短、已在國內不斷被引種試栽。
印度棗作物特征
小型喬木,株高可達15m。幼枝被棕色短柔毛,小枝黑褐色或紫黑色,具皮刺。葉紙質,卵狀矩圓形或卵形,稀矩圓形,頂端漸尖或短漸尖,具鈍尖頭,稀近圓形,基部近圓形或微心形,稍不對稱,邊緣具圓齒狀鋸齒,上面深綠色,無毛或僅中脈有疏柔毛,下面淺綠色,初時沿脈被柔毛或疏毛,后脫落,或沿脈基部有疏柔毛,基生三或稀五出脈,網脈在下面明顯。葉柄被棕色短柔毛,托葉刺1-2個,直立,早落。
印度棗種植方法
適應性較廣,但不喜陰濕、忌霜,土壤酸堿度pH6-6.5,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為佳。開花期忌雨,久雨則落花嚴重、著果率低、枝脆易斷。
印度棗開花形態(tài)
花期4-5月,果期6-10月。花綠色,兩性,5基數,數個至10余個密集成腋生二歧式聚傘花序,被棕色細柔毛。萼片卵狀三角形,頂端尖,外面被短柔毛?;ò瓿仔?,兜狀,與雄蕊近等長。花盤厚,肉質,10裂。核果近球形或球狀橢圓形,無毛,基部有宿存的萼筒,成熟時紅褐色。果梗有短柔毛。中果皮薄,內果皮厚骨質。種子黑褐色,平滑,有光澤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sbike.cn/z/yinduzao/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