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蘭山地處銀川平原與阿拉善高原之間,是北溫帶草原向荒漠過渡的地帶,是我國北方阿拉善–鄂爾多斯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核心區(qū)域。該山體呈西南–東北走向,東坡地勢平緩,西坡相對陡峭。山地主體海拔2,000–3,000 m,最高峰鄂博疙瘩海拔3,556 m。該區(qū)域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(qū),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,且山地氣候明顯。賀蘭山以西是騰格里沙漠,以東是毛烏素沙漠,以北是烏蘭布和沙漠,其孤立于荒漠之中,是趨于中生生境的“島嶼”,且具有帶譜比較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帶結構和豐富的生物資源。
賀蘭山北段荒漠草原景觀
賀蘭山中段高山森林景觀
賀蘭山南段灰榆疏林景觀
甲蟲是賀蘭山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不可或缺的一環(huán),對維持山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結構以及物質循環(huán)和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,其適應環(huán)境能力強,對環(huán)境變化敏感,可作為環(huán)境變化的重要指標。自2007年以來,作者及其研究團隊先后承擔了寧夏賀蘭山保護區(qū)綜合科學考察的昆蟲調查項目,參與了內蒙古賀蘭山的昆蟲調查,主持完成了寧夏賀蘭山林業(yè)有害生物的調查,特別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(31360511)和(31760618)資助下,深入開展了甲蟲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區(qū)域分異研究,共獲取甲蟲標本40,000余份,隸屬于31科252屬469種。本研究運用柵格法,得到該區(qū)域5 km × 5 km空間尺度上甲蟲物種豐富度地理分布格局圖,并進行回歸和聚類分析。結果表明,賀蘭山中段的甲蟲物種豐富度及科屬區(qū)系分化強度最高,推測可能是由于賀蘭山中段區(qū)域海拔高差最大,山地氣候明顯,由此引起的生境異質性最大,為甲蟲分布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其物種豐富度顯著增加,而南、北段則較低,尤其是北段整體維持在較低水平。賀蘭山甲蟲分布可分為北段強旱生景觀甲蟲地理群,中西段半濕生景觀甲蟲地理群,中東段及南段半旱生景觀甲蟲地理群3個地理群。
賀蘭山甲蟲地理單元劃分
環(huán)境因素影響物種豐富度分布格局的假說目前被廣泛認可和討論,其中水分–能量假說和生境異質性假說受到廣泛接受。本研究冗余分析(RDA)表明,年均溫和年均降水量是影響最顯著的因子。方差分解結果顯示,水分與能量因子共同解釋了全部物種豐富度57.1%的空間變異,單獨解釋率分別為5.9%和7.1%。生境異質性解釋了全部物種豐富度35.2%的變異,單獨解釋率僅為1.8%。氣候因素與生境異質性對不同優(yōu)勢科物種豐富度的相對影響并不一致。在賀蘭山的南段和北段,生境異質性和水分因子對甲蟲物種豐富度影響作用明顯。綜合分析表明,水分和能量因子是賀蘭山地區(qū)甲蟲物種豐富度空間分布格局的主導因子,生境異質性有助于提高甲蟲物種豐富度。此外,山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,地形通過地貌過程控制了光、熱、水和土壤養(yǎng)分等資源因子的空間再分配,對植被產生直接作用,從而影響鞘翅目中地表甲蟲的分布。因此,地形和土壤因素也可能對賀蘭山甲蟲物種豐富度存在重要影響。
霍氏溝芫菁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