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唇西猯:別名白唇麝猯,為偶蹄目、西猯科、白唇西猯屬哺乳動物,原產于南美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區(qū)。野生于灌叢、林地,很少遠離水源。1814年命名,共5個亞種。野生的情況下群居,這種方式可有效保護它們免受天敵美洲獅和美洲豹的攻擊,還可以幫助它們更有效地覓食。因其皮毛利用價值較高,且肉可食用,而被人類捕殺,2012年IUCN列為易危。
白唇西猯屬唯一物種,與草原西猯分布地有重疊,且形態(tài)非常相似,兩者皮毛顏色都為灰色,脖子上都有淡淡的“項圈”,但草原西猯沒有白色唇痕。沿著脊柱向下延伸的鬃毛長于側面,并形成波峰,興奮時豎立,以增大視覺上的體型大小。
白唇西猯形態(tài)特征
頭體長75-100cm,肩高44-58cm,重25-40kg。身體圓桶狀,頭大、臉長、鼻長、耳圓、脖粗、尾小,體形與舊大陸野豬非常相似。成體前蹄有兩個較大的負重腳趾和兩個較小的腳趾。位于下背部的香腺,長約10cm,寬約5.50cm,能產生獨特的刺激性氣味。皮膚粗糙,頭部深棕色,嘴唇白色,從嘴角一直延伸到下顎,再到喉嚨。毛發(fā)基部呈淺色,遠端3/4呈深色。全身剛毛,身體兩側的毛發(fā)很短。
白唇西猯生活習性
白天和黑夜都活躍,但主要是夜間活動。群居游牧性,總是在尋找食物和水。它利用背側的氣味腺作為領土標記,并用來識別團體成員。像豬屬的動物一樣,也在泥濘的土地里打滾。成員間用聲音進行交流,大群時較為嘈雜,常發(fā)出尖叫和響亮的扣牙聲,可在數(shù)百米外聽到,小群通常比較安靜。
白唇西猯飼養(yǎng)方法
雜食性,能適應熱帶森林中的各種食物,但很少吃肉。食物包括吃水果、樹葉、植物根莖、種子、蘑菇、蠕蟲和昆蟲。有時,也會吞食小脊椎動物,例如青蛙、蛇、蜥蜴、鳥類和烏龜?shù)穆岩约案?。還經常食用玉米、地瓜、木薯、香蕉和甘蔗等農作物。
白唇西猯雌雄分辨
雄性的犬齒更長,雌性的腦殼更大,其余兩性相同。亞成體與成體的區(qū)別在于它們具有紅色、棕色、黑色,奶油色的皮毛,腿、喉嚨和脖子下面是白色的。
白唇西猯繁殖方式
全年可繁殖,不同亞種間的繁殖季節(jié)不同。但春季和秋季是最常見的繁殖時間。妊娠期156-162天。雌性的產仔數(shù)為1-4只,通常為2-3只。幼仔在出生后幾個小時內就可以奔跑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sbike.cn/b/baichunxituan/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