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英文名:Common Hawk-Cuckoo,學名:Hierococcyx varius),是鵑形目杜鵑科鷹鵑屬的鳥類。中型杜鵑,廣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陸,以模仿小型猛禽的外觀而著稱。其灰褐色上體、白色帶紅褐色條紋的下體和獨特的黃色眼環(huán)為顯著特征。分布于從巴基斯坦到尼泊爾、不丹、孟加拉國、東北印度,南至斯里蘭卡,以及印度平原。外形特征 ▽體長約33厘米,重約104克。成鳥上體呈灰褐色,頭部較淡,尾部有3-5條黑白相間的橫斑,末端微紅。下體白色,胸部淡紅褐色,腹部和側腹有條紋。眼環(huán)淺灰色,虹膜黃色,喙上部黃綠色,下部綠色,腳黃色。與大鷹鵑相比,體型較小,下體條紋不明顯,叫聲也不同。幼鳥上體有暗淡的紅褐色條紋,尾部無白色,下體棕色條紋覆蓋于淡色底色之上。Ciceliae亞種顏色更深,胸部有條紋。鳴叫特征 ▽發(fā)出響亮尖銳的‘brain fé-ver’或‘wee-piwhit’叫聲,連續(xù)4-6聲,音調逐漸升高至高潮,比大鷹鵑更高更尖銳。雌鳥發(fā)出刺耳的顫音尖叫。夜晚月光明亮時也常鳴叫。區(qū)別辨識 ▽與大鷹鵑區(qū)分,后者喉部和胸部有深色條紋,幼鳥下巴淡色而非黑色。生活習性 ▽棲息于林地、園林及半常綠林,海拔低于1000米。主要以昆蟲為食,尤其是毛蟲和夜蛾幼蟲,也會吃蚱蜢、蝗蟲、有翅白蟻、螞蟻、蜥蜴和果實。樹棲性,很少落地。部分個體在高海拔和干燥地區(qū)遷徙。叫聲在印度平原極為常見。生長繁殖 ▽繁殖期為3月至7月在印度,1月至4月在斯里蘭卡。寄生在鷦鷯科鳥類如叢林鶇鹛和噪鹛的巢中。產卵2枚,藍色,尺寸為27x20毫米。孵化出的幼鳥會將寄主的幼鳥推出巢外。雛鳥發(fā)出‘ke-ke’叫聲,類似鷦鷯。地理分布 ▽分布于東洋界,從印度至緬甸,包括巴基斯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孟加拉國、東北印度,南至斯里蘭卡。在斯里蘭卡中部山區(qū),Ciceliae亞種為留鳥。在印度平原廣泛分布,但在斯里蘭卡較為罕見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