巍山青華綠孔雀省級自然保護區(qū)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青華鄉(xiāng)境內,1988年成立時為州級,1997年晉升為省級,是我國唯一以綠孔雀(Pavo muticus)為單一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(qū)。保護區(qū)總面積1,000 ha,地勢北高南低,最高海拔2,010 m,最低海拔1,240 m,年降水量偏少,為半濕潤和半干旱氣候。由于歷史原因,保護區(qū)鳥獸資源本底資料較為缺乏。
巍山青華綠孔雀自然保護區(qū)生境(羅旭 攝)
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,為了摸清該保護區(qū)的鳥獸多樣性,李斌強等(2018)在該保護區(qū)布設28臺紅外相機對鳥獸多樣性進行調查。按植被類型,針葉林布設10臺、灌叢6臺、闊葉林12臺。累計監(jiān)測6,377臺日,共獲得獨立有效照片1,692張,其中獸類563張,鳥類1,129張。鑒定出71種鳥類和獸類,其中獸類13種,分屬5目11科;鳥類58種,分屬9目23科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種,黑頸長尾雉(Syrmaticushumiae)和林麝(Moschus berezovskii);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7種,分別是黃喉貂(Martes flavigula)、松雀鷹(Accipitervirgatus)、普通鵟(Buteo japonicus)、白腹錦雞(Chrysolophus amherstiae)、白鷴(Lophuarnycthemera)、領角鸮(Otus lettia)和灰林鸮(Strix aluco)。CITES附錄I收錄黑頸長尾雉1種;CITES附錄II收錄北樹鼩(Tupaia belangeri)、林麝、豹貓、松雀鷹、普通鵟、領角鸮和灰林鸮7種。物種相對豐富度最高的是黑領噪鹛(Garrlaxpectoralis,5.68),其次是赤腹松鼠(Callosciurus erythraeus,2.81)、赤麂(1.68)、黑胸鶇(Turdus dissimilis,1.44)、白腹錦雞(1.44)。
工作人員野外安裝紅外相機(楊家偉 攝)
云南大鼯鼠(Petaurista yunanensis)曾作為霜背大鼯鼠(Petaurista philippensis)的亞種,通過分子和形態(tài)學分析后,云南大鼯鼠被提升為獨立的種,根據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,該物種被評估為“資料缺乏(DD)”,云南大鼯鼠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,目前的確切分布點位于盈江、騰沖、貢山和梁河等怒江流域。本次調查證實云南大鼯鼠在瀾滄江流域也有分布,為該物種的分布提供了新的信息。
綠孔雀作為青華保護區(qū)的主要保護對象,本次調查并未發(fā)現。保護區(qū)緊鄰黑惠江,屬于瀾滄江水系,20世紀90年代綠孔雀在青華的種群數量尚且可觀。近期一次全面的綠孔雀種群調查發(fā)現,云南省以往有分布的縣中60%的縣綠孔雀均已消失,其中就包括巍山、云縣、南澗、鳳慶、臨滄和雙江等瀾滄江流域的各縣,雖然在景東、景谷等縣還有發(fā)現,但顯然綠孔雀種群在瀾滄江流域已呈小家族點狀隔離分布,亟待保護。
本次調查為該保護區(qū)新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,即黑頸長尾雉和林麝,新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,即松雀鷹、普通鵟、領角鸮、灰林鸮。調查結果可反映本保護區(qū)大、中型獸類和地棲性鳥類本底,為保護區(qū)管理和野生動物長期監(jiān)測提供了依據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