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斑馬:別名海角山斑馬_哈特曼山斑馬,為奇蹄目、馬科、斑馬屬哺乳動物,原產于非洲西南部,南非、納米比亞、安哥拉。野生于海拔2000m以下,高原、山岳地帶的草原,冬天遷移到低海拔地區(qū)。1758年命名,共2個亞種。2018年IUCN列為易危。群體性很強,每群斑馬有領隊,有哨兵輪流站崗,發(fā)現敵情,立即發(fā)出“警報”合群逃跑。
現存的3種斑馬體型最小的一種,也是最早被發(fā)現命名的斑馬。它習慣翻山越嶺,很少下山。群居性,由1只雄馬帶領1-6只雌馬,還有它們的子女共同組成一個群體,雄斑馬占主導地位,要負責保衛(wèi)群體。
山斑馬形態(tài)特征
體長2.1-2.4m,肩高110-145cm,重240-370kg,尾長40-55cm。全身相間黑白條紋,鬃毛很短,尾部棕黃色,身上的條紋粗而少。身體部分的條紋比臀部窄,尾巴與臀部交接處上方的花紋非常特別,條紋黑白分明,沒有淡灰色的條紋。腹部為白色,喉部有一喉袋。與其它兩種斑馬不同的是,它耳朵狹長,是驢似的大長耳朵。身上條紋細密,臀部條紋很寬,其上方脊柱處有一片鐵格架子似的條紋。
山斑馬生活習性
有時棲息地和活動范圍會有重疊,其他種群甚至會加入,形成更大的臨時的高達約30頭的群體。盡管如此,繁殖群經常保持多年來的穩(wěn)定(最多20個記錄)。雌斑馬終身留在原來的群體中,成年的雄斑馬會組成群體,或是向具有領導地位的雄斑馬挑戰(zhàn)。新的成年雄馬需要經過長達三年的成長,才能夠走到一群母馬前求愛,挑戰(zhàn)族群的首領雄馬。
山斑馬飼養(yǎng)方法
日行性,活動時間高峰為早晨及黃昏。草食性,失誤主要包括嫩葉、樹葉、樹皮,也喜歡舔食物質,尤其是在夏天。
山斑馬繁殖方式
全年可繁殖,各地區(qū)生育高峰存在差異。雌性孕期1年左右,每胎產1仔。成年雌性山斑馬隔年或3年繁殖一次。年齡13-37個月離開母群,或在約3個月間自己選擇族群。母馬通常在小馬駒誕生前,將14-16個月大的年青斑馬驅逐出族群。年輕雄性在參加某一族群前會單獨徘徊一段時間,而雌性要么加入另一族群,要么就由沒有族群的單身雄性加入,形成一個新的族群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sbike.cn/b/shanbanma/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